汪萍原本是浙江紹興人,父母早年前往臺灣,她也得以在臺灣出生、成長。雖然名字不夠明星氣派,但汪萍卻自幼便具表演天賦。在從臺灣強恕中學(xué)畢業(yè)后,1968年,她曾參加臺灣中國電影制片廠的演員招募考試,并一舉考中。但在中影,她沒有機會參與拍攝任何一部影片。1969年4月,在臺灣發(fā)展不太如意的她踏上了赴港的旅程,來到香港后她加入大名鼎鼎的邵氏電影公司,成為該公司的基本演員。在首次演出的影片《遺產(chǎn)五億元》中便表現(xiàn)出不錯的潛質(zhì),之后得以在《龍虎斗》中擔任女主角。
汪萍這個名字讀起來好像一點明星氣也沒有,更很難把她和潘金蓮聯(lián)系在一起。但就是這位名字聽起來太過平常的女演員,卻把一直被民間百姓痛罵的有辱女性形象的潘金蓮唱了一支頌歌,而且是一唱成名,把自己從一個平平常常的不知名的演員唱成了金馬影后。
?
如果說汪萍這個名字沒有明星氣質(zhì),有點土氣,那她的本名你就更覺得土氣了。汪萍的本名叫孫望平,活脫脫一個男人的名字,汪萍是之后所起的藝名。汪萍原本是浙江紹興人,父母早年前往臺灣,她也是在臺灣高雄出生、臺北成長。1968年,學(xué)生時代她曾參加臺灣中影制片廠的演員招募考試,并且順利考上。但在中影,她并沒有得到機會拍攝任何一部電影。就在1969年4月,在臺灣發(fā)展不順遂的她踏上了赴港的旅程,1969年加入邵氏電影公司,首部作品是井上梅次的《遺產(chǎn)五億圓》,而成名作即是張徹導(dǎo)演執(zhí)導(dǎo)的《小煞星》,與當時兩大巨星狄龍姜大衛(wèi)合作,結(jié)果一鳴驚人,留下深刻印象,亦為在眾邵氏女星中,奠定穩(wěn)固基礎(chǔ)。她亦有其他作品,如《報仇》、《龍虎斗》等,皆以嬌羞少女形象示人;其后她在《大決斗》、《金印仇》、《火并》中一改形象,轉(zhuǎn)演俠女。
?
但是汪萍與邵氏的合作并沒有維持多久,1973年,她便又脫離邵氏,轉(zhuǎn)而以自由之身活躍港臺兩地的影壇。1982年在李翰祥的游說下再度到香港為邵氏拍攝《武松》一片,飾演潘金蓮一角,其性感形象大受影評及觀眾的好評,和通常的根據(jù)《金瓶梅》改編的影片不同的是,李翰祥在片中刻劃的潘金蓮,似有為她“翻案”之意。傳統(tǒng)的改編中潘金蓮都被描寫成是淫女一個,而在本片中潘卻是封建社會的犧牲者。因丈夫矮小丑陋,無法滿足她的性欲,于是暗戀魁偉強壯的弟弟武松。無奈武松為了兄弟情誼,不為所動。如此情況下,使她無法抗拒西門慶的情欲進攻,最后死在喜愛的小叔子手里,既痛苦又滿足。汪萍演的潘金蓮,風(fēng)騷媚行,恰到好處,而狄龍飾演的武松,不怒而威、浩氣凜然。在李翰祥的指導(dǎo)之下,汪萍為潘金蓮所唱的這支“頌歌”,相當?shù)某晒Γ{借此片獲第十九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
汪萍與狄龍的合作由來已久,在她當女主角的《報仇》與《大決斗》便與狄龍合作。二人合作真可謂是有始有終,湊巧的是在她的收山之作中再度與狄龍有了合作的機會,只不過這一次要比第一次精彩很多。在演完《武松》后不久,汪萍便嫁人成家,并從此告別銀幕,安心做持家女人。2003年回臺參加第四十屆金馬獎,與谷峰共同頒發(fā)“最佳視覺特效獎”、“最佳改編劇本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