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騎士》十周年!它影響了這15部好萊塢大片
\n \n1905電影網(wǎng)訊 克里斯托弗·諾蘭的《蝙蝠俠: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于2008年7月18日在北美上映,自此永遠改變了好萊塢大片的制作格局。十年后,諾蘭處理超級英雄類型電影理性又務實的方式繼續(xù)影響著好萊塢頂級大片的基調(diào)和風格。在過去的十年里,你會至少看過一次“暗黑系”大片,這就已經(jīng)證明《黑暗騎士》是革命性的了。
為了慶祝諾蘭的這部史詩上映10周年,《IndieWire》以“黑暗騎士的效應”為名,專題策劃、回顧了這10年來深受《黑暗騎士》影響的15部好萊塢大片。
1. 超凡蜘蛛俠 (2012)
導演馬克·韋伯利用《蜘蛛俠》三部曲中令人眼花繚亂的流行元素,換來了一部更接地氣、更像諾蘭風格的電影來塑造“蜘蛛俠”。安德魯·加菲爾德的演繹讓彼得·帕克深深陷入了一種青少年時期的困境和焦慮,但這部電影的劇本很難在傳統(tǒng)的CGI動作場面里找到建立諾蘭式人物的平衡點。
2. X戰(zhàn)警:第一戰(zhàn) (2011)
導演馬修·沃恩公開承認,他試圖為《X戰(zhàn)警》做的事情,就是要像諾蘭為《蝙蝠俠》做的那樣,一切以角色為中心。沃恩的成功主要來自于詹妮弗·勞倫斯、詹姆斯·麥卡沃伊和邁克爾·法斯賓德,他們的表演給這些漫畫角色帶來了戲劇性的莊嚴感。
3. 神奇四俠2015(2015)
喬什·特蘭克的《神奇四俠》講述了四個青少年們艱難承受超能力帶來的生理和心理后果的故事。制片人西蒙·金伯格最初表示,諾蘭的現(xiàn)實主義手法正是重啟《神奇四俠》所需要的,但??怂棺罱K奪走了特蘭克的剪輯權(quán),擺脫了諾蘭式的元素,轉(zhuǎn)而推出了一些更為傳統(tǒng)、更容易被遺忘的東西。
4. 猩球崛起 (2011)
魯伯特·瓦耶特和編劇里克·杰法以及阿曼達·斯爾沃在《猩球崛起》里向諾蘭傾斜。這部電影延續(xù)著前傳的風格,但情節(jié)更加貼近主角猿猴“凱撒”。隨著兩部續(xù)集的上映,這個系列電影的故事變得越來越曲折,風格也越來越黑暗,但每一部都保留了一個關(guān)于人類和猿猴的現(xiàn)實情感核心—保護各自的物種免遭滅絕。
5. 哥斯拉 (2014)
諾蘭標志性的人物驅(qū)動視角很好地被《哥斯拉》的導演加里斯·愛德華斯所借用。這部電影從頭到尾大量使用手持攝影的人類視點來拍攝這只怪獸,也沒有用密集的視效鏡頭,因此成為迄今為止實景鏡頭最多的怪獸電影之一。
6. 白雪公主與獵人 (2012)
魯伯特·桑德斯導演的《白雪公主與獵人》延續(xù)了《蝙蝠俠:黑暗騎士》中“黑暗和堅毅”性質(zhì)的電影制作風格。這部電影將經(jīng)典的童話故事改編成類似《勇敢的心》結(jié)合《指環(huán)王》的史詩之作,在迪士尼的奇幻風里加入了一種沉重的氛圍。
7. 超人:鋼鐵之軀 (2013)
諾蘭監(jiān)制了扎克·施耐德版《超人》,在啟動DC拓展宇宙的同時也帶來了《黑暗騎士》的影子。施耐德的電影通過探索超人卡爾-埃爾,這個在地球上長大的高級外星生物的心理變化,為他的成長奠定了基礎(chǔ),而本片劇本對這個角色的塑造方式也是直接來源于諾蘭。(這部電影的編劇正是諾蘭《蝙蝠俠》三部曲的編劇大衛(wèi)·S·高耶)
下一頁:更多受《黑暗騎士》影響的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