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的蒙昧?xí)r期,渴望風(fēng)調(diào)雨順時的五谷豐登,促使世界上所有的民族,抬頭仰望威力巨大的天空。于是,先民們開始了對天的頂禮膜拜,用各種方式對天祭祀,以求得天神的眷顧和庇佑。人類文明踏入新千年之后,在北京南郊,世人看到了一處莊嚴靜穆的建筑群,它就是——天壇。 天壇,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最初實行天地合祀,叫做天地壇。嘉靖九年(1530年)實行四郊分祀制度后, 在北郊覓地另建地壇,原天地壇則專事祭天、祈谷和祈雨,并改名為天壇。清代基本沿襲明制,在乾隆年間曾進行過大規(guī)模的改擴建。目前的主體建筑除祈年門和皇干殿是明代建筑外,其余都是清代建造的。 天壇建筑群,包括陳設(shè)列神牌位以及皇室先祖的皇穹宇,用于孟春祈谷的祈年殿,有“小紫禁城”之稱的專供皇帝沐浴齋戒的齋宮等,還有享譽海外的聲學(xué)建筑——回音壁,有著“人間偶語,天聞若雷”之說的三音石,以及充滿了傳奇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