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對題,光看“廉政”倆字以為是反腐題材,其實還是港式小格局故事,哪怕改成《午夜場》也比現在強. 劇本還是有設計的,開場張家輝會計師是跑掉的走私貪污案的證人,之后又變成廉署辦案官員劉青云的發(fā)小臥底,接著變成掌控整個走私案贓款流向的幕后黑手,最后變死人,愛情三十六計,就像一場游戲.
張家輝是劇情擔當了,劉青云是廢戲擔當,一會回放他跟張家輝青蔥歲月(年青妝畫得還行),一會演和前妻&同事林嘉欣的愛恨糾葛,為什么不是反腐查案的戲份?。孔詈髱追昼娮審埣逸x死掉幕后老板被抓,編劇你不想編觀眾可以理解的.
劇情設置還行,除了張家輝沒驚喜的反轉,鋪墊鏡頭給的都可以(優(yōu)盤里空文件夾的特寫),然而我還是沒看懂張家輝怎么安然操控這一切. 其實差在導演上,全片都是慢吞吞沒精打采的催眠風格,林嘉欣拿刀逼問動作為何拖那么長這部電影自然流暢,仿佛在講電影和世界、城市、人類一樣本質都是流動著的,整部電影流動感非常強,但是它的三個定格鏡頭卻十分厲害,第一次是眼睛仔逃避關口將水貨塞到了佩佩的手中的未知,第二次是佩佩第一次過關成功后的輕松,第三次是佩佩在得知走私槍支后. 這是人的三個依靠本我慣性驅使的瞬間,在有選擇的人生中,這三個節(jié)點是最被忽視的三處心理,幾乎很少人有機會在這樣的節(jié)點上停下來,再做一次選擇. 這是文本、導演、剪輯加上攝影決定性的精湛之處. 黃堯的表演非常厲害,什么都不缺又生機勃勃,就像一支穿云箭. 倪虹潔也十分貼切,整個人物立于銀幕之上. 導演厲害就厲害在處理母親的戲上,那場酒醉后上床與女兒看起來像是互換身份照顧的依賴戲份,還有男人走掉后,在陽臺上一個背影的全身鏡頭,都是不渲染,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