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弘歷的直接領..." />
在弘歷的直接領導下,經過全館人員的共同努力,繼乾隆四十三年《四庫全書薈要》首先告成后,乾隆四十六年至五十二年,八部《四庫全書》亦先后抄寫完畢,并陸續(xù)入貯各閣。而《四庫全書總目》和《四庫全書簡明目錄》等書也在經過反復修改之后由武英殿刊出。《四庫全書》總計八部,每部七萬九千三百零九卷,分裝三萬六千三百余冊,六千七百五十二函;《四庫全書薈要》兩部,每部一萬九千九百三十卷,分裝成一萬一千二百余冊,兩千零一函,分別儲存于政治中心的華北和文化發(fā)達的江浙等地。這就是說,在十幾年的時間里,國家藏書量便增加了七十萬卷,三十多萬冊。乾隆帝親自領導編纂《四庫全書》,集中全國優(yōu)秀人才,投放大量資財,終于告成,這實在是我國古代文化發(fā)展史上的壯舉。
編修《四庫全書》,是乾隆帝親自主持的一次空前規(guī)模的文化整理活動,這一活動把清代的學術研究及文化事業(yè)推向繁榮的頂峰。首先,由于該書的纂修是結合從《永樂大典》中搜輯佚書和大規(guī)模地征求民間遺書兩項活動同時進行的,這就使《四庫全書》和《四庫全書總目》兩書的收書范圍和質量都遠遠地超過歷代。各地藏書家累世珍藏的宋刻、元鈔善本書和失傳幾百年而文獻價值極高的珍本秘籍都因之化私為公,化零為整,再加之《四庫全書》在纂修中,對各書進行了分門別類的系統(tǒng)整理,從而使大批珍貴的古典文獻賴此得以保存和流傳。據(jù)統(tǒng)計,《四庫全書》收錄的書達三千四百六十一種,《四庫全書總目》介紹的書達一萬零二百五十四種,基本上將明代以前特別是元代以前的主要著作作了收錄和介紹,為后人研究古代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保存了可貴的資料;其次,由于《四庫全書》修成之后分八處存放,因此許多學者可以就近借閱。作為這一事業(yè)的主要主持人和開創(chuàng)者,弘歷作出的貢獻是不可泯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