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危險總是來自身邊貌似親密的人。
此人便是孫峻。
當(dāng)初諸葛恪能成為顧命大臣,與孫峻的推薦是分不開的,他在孫權(quán)面前力陳諸葛恪之才無人可及。孫權(quán)去世后,孫弘打算發(fā)動政變,矯詔誅殺諸葛恪,又是孫峻及時通知,與諸葛恪合謀處死孫弘,化解了一場危局。毫不夸張地說,沒有孫峻鞍前馬后,就沒有諸葛恪的權(quán)傾朝野。
在政治上是講究回報的,但諸葛恪似乎只在乎自己,不在乎別人,只知不斷安插親信到朝廷、軍隊,卻忘了報答孫峻的舉薦、救命之恩。
說實(shí)話,諸葛恪太小看孫峻了。一個能把他推到權(quán)力高位的人,沒點(diǎn)本事怎么可能?孫峻的本事,在于心思縝密,會搞陰謀手段。這種人,絕對是不能忽視的對手。
孫峻看清了一個事實(shí):靠諸葛恪發(fā)達(dá),那是不可能了,這小子就知道自戀罷了。
他不由得冷笑:老子能把你扶上去,也能把你踢下來。
有一種人是天生的冒險家、陰謀家,孫峻就是這種人。此時諸葛恪已是大失人心,犯了眾怒,只是大家敢怒不敢言,他若干掉諸葛恪,振臂一呼,勢必能得到眾多支持者。一個計劃在他腦海里形成,他先密稟小皇帝,故意危言聳聽,誣告諸葛恪將發(fā)動政變。小皇帝雖小,保命還是知曉的,孫峻怎么說,他就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