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九江太守為淮南尹,置" />
以九江太守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摘自《后漢書·袁術列傳》)
可惜,當時名門世族集團的主流共識是“擁漢匡復”。逆流而行的袁術,當然是孤立無援、自取其敗。他在眾叛親離之中又遭曹操大軍的猛擊,終于身死國滅,化為黃粱一夢。他臨死前還想把“仲家”帝號送于其族兄袁紹。袁紹雖然暗暗認可,但在明面上也不敢與“擁漢匡復”的主流共識相對抗。他終其一生,也沒能像袁術那樣建號自立過。
第四個真正取東漢一脈而代之的便是曹操父子。曹操晚年時已然蕩定中原,獨攬朝綱,“三分天下有其二”,積威積德之勢已成,連江東孫權都上書稱臣,向他勸進禪代之事。然而,曹操自知時日無多,便明言:“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彼麆傄蝗ナ溃渌米硬茇П銌恿舜鷿h立魏之禪讓大事?!按鷿h者,當涂高”這條讖言被曹魏用作輿論宣傳。東漢最后一位太史丞許芝以讖緯之學解說:
當涂高者,魏也;象魏者,兩觀闕是也;當?shù)蓝叽笳撸?。魏當代漢。(摘自《三國志·魏書·文帝紀》)
而魏又與“巍”音韻相近,“巍”亦是“高”之含義,又可印證“當途高”之“高”。所以,精通文學的曹丕也欣然接受了這種解析,自以為“代漢者,當涂高”讖語應驗于身,遂代漢而立、開基建魏。但《春秋讖》里聲稱:“漢家九百二十歲后,以蒙孫亡,授以承相?!彼鷿h之前位居丞相,應了“授以承相”這四字;他亦可以把漢獻帝劉協(xié)視為“蒙孫”。